在活髓前牙切角、切緣缺損的修復中,因其是活髓,部分患者拒絕磨過多牙體組織,而不愿作烤瓷全冠修復。臨床都習慣用白攻自斷螺紋釘或0.5~0.7mm的普通牙用不銹鋼絲作支架。但在作“L”形支架時,因其彈性差,操作不便,固位力差。筆者自2001年6月~2007年5月,將0.18正畸鎳鈦圓絲代替普通的牙用不銹鋼絲支架,用于前牙切角、切緣缺損的修復,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83例患者,94顆牙均為前牙齲齒、外傷導致牙體切角、切緣缺損及牙冠折斷的活髓牙,患者年齡11~62歲,男47例,女36例,其中1A 31例,1B 35例,2A 10例,2B 13例,3A 2例,3B 3例分別為切角、切緣缺損的病例。
1.2 治療方法
1.2.1 牙髓檢查:冷(+),熱(+),探(+),叩(±),牙齦無紅腫,x線片示根尖無暗影。
1.2.2 患牙的制備:術前常規拍牙x片,以預估患牙近髓情況及針道的長度和方向。去凈患牙齲壞組織,盡量保留唇面無基釉,以利于復合樹脂修復后獲得較好的固位效果;外傷
的牙齒在斷端的釉質上做一短斜面,增加修復材料與牙齒的接觸面積 j。牙髓刺激癥狀明顯者,用聚羧酸粘固粉單層墊底,或氫氧化鈣加聚羧酸粘固粉雙層墊底:無明顯牙髓刺激癥狀的患牙,則直接用細砂石針分別在牙體缺損處,靠近牙釉質的牙本質內制備2mm深的洞形,用0.018(0.41mm)的正畸鎳鈦絲作“L”形或“u”形支架,磷酸鋅粘固粉粘結,注意隔濕,粘固粉硬固之前,不要移動支架;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應嚴格操作程序,牙體缺損較大時復合樹脂修復要分層固化,以免固化不全,并適當延長光照時間,可使修復體更牢固。

2、結果
本組病例經1~6年隨訪,其中成功:修復體完整、牢周、與缺損鄰面密合、無縫,牙髓活力測試(+),無牙髓根尖周癥狀者87例;失敗:修復體部分或全部脫落而支架未脫2例;修
復體及支架均脫落2例;牙體變灰黑、牙髓活力測試(一),根尖有暗影。但修復體與支架均未脫落3例。成功率92.55% ,支架成功率97.89% ,“L”形支架成功率100% 。
3、討論
要保存活髓牙體的切角切緣的修復,首先準確判斷牙髓的狀況,牙髓刺激癥狀明顯者,一定要雙層墊底;其次支架的固位力也很關鍵 0.5~0.7mm的普通牙用不銹鋼絲,硬度較
大,彈性差。作"U"形支架能順利就位,但作“L”形支架時,在插人兩個不平行且互為約90°度交角的針道時,通常是一端能順利插入針道(2mm),另一端則不能;如強行插入針道,則支架變形,或牙齒崩裂影響其固位作用。而鎳鈦絲具有柔軟、彈性大、不易變形的特點,當它做成一定形狀后,略施微力使其變形,但當外力去除后,又恢復其原形狀。因此,用鎳鈦絲制作的“L",形支架能順利插入一定角度的兩個針道,插入前將鎳鈦絲用紗條磨粗糙,增加其與粘結劑接觸的面積,充分發揮支架的固位作剛。一般情況下無外力作用,鎳鈦絲"L"形支架是不會脫落的,在這方面鎳鈦絲的“U”形支架其優點則不突出。
修復后凋牙臺的完善與否,是修復成敗的關鍵。本組充填物脫落而支架未脫2例的原因是:①缺損面積較大;② 凋牙臺不完善;③隔濕不全。充填物及支架均脫落則由于是:① 缺損面積較大;②調殆不完善;③ 前牙切緣缺損支架均為“U”形;④0.18鈦鎳圓絲較細(0.41mm),針道略粗。牙體變灰黑是因針道太靠近牙髓組織,刺激了牙髓組織,使其變性壞死。有資料表明針道的位置位于牙體的牙邊距以1.0~1.6mm,髓距0.86mm為好,這樣既牢固又不會產生牙髓的病變 。
從以上94例病例在這1~6年的觀察中,筆者認為鎳鈦絲在活髓前牙缺損修復過程中作支架,尤其是作“L”形支架在前牙切角修復過程中能起到很好的固位作用,且來源于正畸
用的鎳鈦弓絲的邊角、廢料,經濟實用 。

4、參考文獻
[1] 徐君伍.口腔修復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
[2] 樊明文,周學東.牙體牙髓病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l22.
[3] 劉洪良.自攻螺紋釘在大面積牙體缺損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o06,10(13):623.
[4] 林曉華.固位釘在牙體缺損修復中應用的臨床觀察[J].廣東牙病防治,2001,9(2):l24.
[5] 付昌平,陳平,馬平生,等.牙本質釘修復嚴重缺損活髓牙的臨床應用[J].實用全科醫學,2007,8(5):715.
[收稿日期:2o09~03—02 編校:王麗娜鄭英善]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