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來,3D打印技術在鈦合金精密鑄造領域的應用逐漸受到關注,與傳統鑄造技術相比,3D打印技術在復雜結構件的制造、零件修復以及降低成本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然而,3D打印鈦合金精密鑄造工藝仍面臨諸多挑戰,如提高結構件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成本、減少環境影響等。由此可見,對3D打印技術的鈦及鈦合金精密鑄造工藝應用研究進行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
1、3D打印技術的概述
與傳統的減材制造技術(如銑削、車削等)相比,3D打印技術具有設計自由度高、材料利用率高、能夠直接打印復雜結構等特點。自20世紀80年代誕生以來,3D打印技術已經發展出多種不同的技術路線,包括立體光固化、選擇性激光熔化、電子束熔化、熔融沉積建模等。3D打印常用的材料包括ABS、PC等。ABS材料非常容易打印,市面上的擠出機都能非常順滑地擠出,但是其具有遇冷收縮的特性。因此,3D打印的路基板必須加熱,不然其底部容易卷起,出現懸空等問題。PC材料的硬度及強度都比ABS材料要高約60%,但韌性相對來說要低一些,它是真正的熱塑性材料,能滿足工程塑料的所有性能,包括高強度、耐高溫、耐沖擊、抗彎曲性能,可作為最終零件直接裝配使用。3D打印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分層制造”,即通過逐層疊加材料的方式構建三維物體。在這個過程中,噴頭會在計算機控制下,將打印材料按照預定的軌跡逐層沉積在基板上,最終形成一個具有三維結構的物體。根據所用材料的不同,分為塑料3D打印、金屬3D打印以及陶瓷3D打印等。在多個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已被應用于制造高性能、輕量化的飛行器部件?,F階段,美國宇航局(NASA)已經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了用于阿耳忒彌斯(Artemis)登月任務的液態氫燃料罐,這些燃料罐采用高強度的Inconel718鎳基合金制造,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耐腐蝕性??湛停?50XWB客機的鈦合金支架也采用了3D打印技術制造,與傳統制造方法相比,3D打印支架重量減輕了30%,顯著提高了燃油經濟性。在生物醫學領域,3D打印技術已應用于制造定制化醫療植入物,如髖關節、膝關節以及牙齒等,如瑞典初創公司Cellink開發了一種用于生物3D打印的生物墨水,可用于制造人體組織模型,有助于藥物篩選和個性化醫療。在汽車制造領域,3D打印技術的應用也較為廣泛。寶馬公司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了鋁合金輪轂,與傳統鑄造工藝相比,3D打印輪轂重量減輕了30%,提高了車輛的燃油經濟性和操控性能。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也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了鋁制進氣歧管,與steel進氣歧管相比,3D打印進氣歧管重量減輕了40%,提高了發動機的響應速度。除以上領域的應用,3D打印技術在消費品、建筑、教育等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2、鈦及鈦合金材料特性
2.1鈦及鈦合金的物理性能
鈦及鈦合金以其獨特的物理性能在現代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鈦是一種輕質金屬,其密度約為4.51g/cm3,遠低于鋼和鋁,這使得鈦合金在航空航天、生物醫學和汽車工業等領域具有顯著的應用優勢。鈦的熔點約為1668℃,具有良好的耐高溫性能,能夠在高溫環境下保持穩定的機械性能。鈦的彈性模量相對較低,約為116GPa,這意味著鈦合金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具有較好的彈性和塑性,不易發生脆性斷裂。此外,鈦合金的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較高,可以達到1000MPa以上,使得鈦合金在承受重載和高應力環境下表現出色。鈦合金還具有優異的耐腐蝕性能,尤其是對于海水和氯化物等腐蝕介質,這是因為鈦合金表面會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鈦膜,這層膜能夠有效地隔絕腐蝕介質與金屬基體的接觸,從而保護金屬不受腐蝕。在熱導率方面,鈦的熱導率相對較低,約為15.2W/(m.K),意味著鈦合金在傳導熱能方面不如鋼和鋁,但也使得鈦合金在需要良好熱絕緣的應用中具有優勢。鈦合金的磁性非常低,幾乎接近非磁性材料,使得鈦合金在磁敏感的應用中非常有用,如醫療植入物和電子設備。此外,鈦合金還具有較好的疲勞強度和抗蠕變性能,能夠在長期承受循環載荷的情況下保持穩定的性能。鈦合金的這些物理性能使其在要求高強度、輕質、耐腐蝕和耐高溫的應用中成為理想的材料選擇。然而,鈦合金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成本較高、加工難度大等,鈦合金的加工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和工藝,如高速切削、電火花加工和激光加工等。此外,鈦合金的焊接和連接技術也相對復雜,需要特殊的技術和設備。盡管如此,鈦合金的優異性能使其在許多高端工業領域中不可或缺,隨著材料科學和加工技術的進步,鈦合金的應用范圍有望進一步擴大。
2.2 鈦及鈦合金的化學性能
純鈦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尤其是在海水和氯氣等惡劣環境中,這是因為純鈦表面會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保護鈦不受腐蝕。然而,當鈦合金中含有其他金屬元素時化學性質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耐腐蝕性,如添加鉻、鉬等元素可以提高鈦合金的耐腐蝕性。此外,鈦及鈦合金在高溫下容易發生氧化反應,導致性能下降。因此,為了提高鈦及鈦合金的抗氧化性,相關從業人員通常在其表面涂覆抗氧化涂層或采用合金化方法,如添加鉻、鋁等元素,這些元素可以在鈦合金表面形成穩定的氧化層,防止進一步氧化。鈦及鈦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意味著它們可以與人體組織和平共處,不會引起不良反應。現如今,鈦及鈦合金已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如制造人工關節、種植體等。與此同時,鈦及鈦合金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因此在許多工業和科學應用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3、3D打印技術在鈦及鈦合金精密鑄造工藝中的具體應用
3.1 3D打印技術在模具制造中的應用
應用主要包括制作快速原型和定制模具。相較于傳統的模具制造方法,3D打印技術具有更高的設計自由度和更快的生產速度。在鈦及鈦合金精密鑄造工藝中,3D打印技術可以用于制作快速原型,以便在制造模具之前進行試模和修改,此外還可以用于制造定制模具,以滿足特殊形狀和尺寸的鑄造需求。
3.2 3D打印技術在鑄造過程中的應用
應用主要包括直接打印金屬零件和砂型鑄造模具。直接打印金屬零件是指通過3D打印技術可以直接制造金屬零件,然后進行熱處理和機械加工等后處理。這種方法適用于生產結構復雜、精度要求高的金屬零件。在航空航天領域中,許多鈦合金零件和醫療植入物都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3D打印技術在砂型鑄造模具制造中的應用尤為突出。傳統的砂型鑄造模具制造過程復雜、耗時,且成本較高,而3D打印技術可以直接根據CAD模型打印出復雜的砂型模具,大幅縮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降低了成本,還可以打印出傳統方法難以制造的復雜結構,如薄壁、細小孔洞和內部通道等,這些結構在傳統模具制造中難以實現。
3.3 3D打印技術在鑄件質量檢測中的應用
應用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1)預測鑄件可能出現的缺陷,從而在實際鑄造前對工藝參數進行優化。(2)用于進行無損檢測,如X射線檢測、超聲波檢測等,以評估鑄件的內部質量。(3)3D打印技術還可以用于制造鑄件的夾具和檢測工具,提高檢測效率和準確性。在鑄件質量檢測中,3D打印技術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檢測的準確性和效率。
4、鑄造工藝的優化
4.1 優化模型的設計在鈦及鈦合金精密鑄造工藝中,優化模型的設計是提高鑄造質量的關鍵。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利用拓撲優化軟件對模型進行優化,能夠有效減少材料使用量并提高結構強度,這可以通過去除不必要的材料來實現,從而降低鑄件的重量并提高其力學性能。在保證鑄件強度的前提下,優化模型壁厚以減少材料消耗,因此,工作人員可以調整模型厚度的分布,以確保鑄件在承受載荷時具有足夠的強度。此外,優化冷卻系統設計,可以提高鑄件冷卻效率,從而減少鑄造缺陷和變形,為實現這一效果,工作人員應設計合理的冷卻通道,并在此基礎上。優化冷卻劑的流量和溫度。
4.2 優化打印材料的選擇
打印材料的選擇對鈦及鈦合金精密鑄造工藝的質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工作人員應根據鑄造零件的性能要求,選擇具有高力學性能以及耐高溫性的打印材料,如Inconel718、Ti-6Al-4V等合金材料。此外,工作人員也可以通過添加合金元素(如鎳、鉬、鈮等)來改善材料的性能。為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工作人員應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選擇成本較低的打印材料,才能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3 優化打印參數的設置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應根據模型的復雜程度來調整打印速度,因為太快的打印速度可能導致模型內部的缺陷,而太慢的打印速度則會影響生產效率。據相關研究表明,對于具有復雜結構的Ti-6Al-4V合金模型,打印速度應控制在20~40mm/s,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成形質量和效率。為確保良好的打印質量,工作人員應根據打印材料的特性和厚度對打印溫度進行調整,過高的打印溫度可能導致材料變形或熔化,而過低的打印溫度則可能影響打印效果和效率。此外,工作人員應合理設計支撐結構以支撐懸空部分,這樣能夠確保模型的穩定性,優化支撐結構可以減少材料浪費,提高制造效率,進而促進企業經濟的長遠發展。
5、3D打印技術在鈦及鈦合金精密鑄造工藝中的前景與挑戰
5.1 3D打印技術在鈦及鈦合金精密鑄造工藝中的應用前景
3D打印技術在鈦及鈦合金精密鑄造工藝中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在未來,通過3D打印技術,設計師可以更輕松地實現結構優化,提高產品性能。如在航空航天領域,3D打印技術使得制造輕量化的飛行器部件成為可能,從而提高飛行效率和載荷能力。此外,在汽車制造領域,3D打印技術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定制高強度的汽車部件,如底盤、車身和動力系統等。3D打印技術也為開發新型鈦及鈦合金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徑,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調整打印參數和工藝,制備出具有特定力學性能、耐腐蝕性的鈦合金材料,擴展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精確控制材料的使用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5.2 3D打印技術在鈦及鈦合金精密鑄造工藝中面臨的挑戰
與傳統鑄造方法相比,3D打印技術的前期投資和材料成本仍然較高,這可能限制了其在一些成本敏感領域的推廣。此外,現階段盡管已有一些適用于3D打印的鈦合金粉末和絲材,但與鑄造合金相比,其種類仍然有限,限制了其在特定領域的應用。并且,這些材料的性能可能無法完全滿足特定應用的需求,如高溫性能、耐腐蝕性等。3D打印技術的設計自由度較高,但制造精度尚不能完全達到傳統鑄造方法的水平,長此以往,會影響鑄造零件的最終性能。同時,3D打印零件的后處理工藝與傳統鑄造工藝有所不同,需要開發新的后處理方法以確保成品的質量和性能。
6、結語
綜上所述,3D打印技術在鈦及鈦合金精密鑄造工藝中的應用,不僅為傳統鑄造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也為鈦合金產品的生產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日益擴大,3D打印技術有望在鈦及鈦合金精密鑄造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并為全球制造業的進步貢獻力量。
相關鏈接